吉林大學Nature文章:艾滋病毒侵襲機制
日期:2011-12-26 08:47:58
來自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(yī)院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(wèi)生學院的研究人員近日在Nature雜志上發(fā)表了題為“T-cell differentiation factor CBF-β regulates HIV-1 Vif-mediated evasion of host restriction”的研究論文,首次發(fā)現(xiàn)并闡述了與HIV Vif互作的宿主細胞因子。
文章的通訊作者為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(yī)院千人計劃特聘教授于曉方教授。其長期從事人艾滋病病毒和猿猴艾滋病病毒致病分子機制,宿主對艾滋病病毒免疫應答,抗艾滋病新的藥物靶點的開發(fā)以及艾滋病病毒疫苗的研究。1993年即成為中國大陸在美國Johns Hopkins大學的第一位通過全世界招聘獲得助理教授職位的華人科學家,2004年始即為美國Johns Hopkins大學公共衛(wèi)生學院終身教授。2010年國家“千人計劃”引進回國。該文章第一作者為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(yī)院張文艷副教授。
艾滋病亦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(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, AIDS),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T細胞免疫功能缺陷為主的綜合征。HIV 分為兩種亞型, HIV-1和HIV-2, 世界上大部分艾滋病患者都是由 HIV-1 感染的。HIV-1 是一種 RNA 病毒, 它的基因組由約9 200 bp組成, 其基因組 編碼3種主要的結構蛋白 Gag、Pol 和 Env, 兩種調節(jié)蛋白Tat和Rev, 以及4種輔助蛋白Nef、 Vpr、 Vif和Vpu。其中, Nef 和 Vpu 對于感染性病毒的釋放十分必要, 而 Vpr 和 Vif 能夠在病毒的逆轉錄中促進病毒的轉錄。因此, 對于 HIV-1 病毒輔助蛋白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 HIV-1 復制與感染的過程。 目前針對這些輔助蛋白質進行藥物設計已經(jīng)成為艾滋病研究的熱點之一。
HIV-1 Vif是由保守的vif基因編碼的磷酸化蛋白, 它在產(chǎn)生感染性的病毒顆粒中起主要作用。Vif 蛋白不能表達或其功能受到限制, 會很大程度上減少病毒顆粒的產(chǎn)生。因此, 對 Vif 蛋白的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。
在這篇文章中,研究人員發(fā)現(xiàn)并第一次闡述了與HIV Vif相互作用的宿主細胞因子——CBFβ,進一步揭示并完善了HIV Vif的作用機理。文章發(fā)現(xiàn),在沒有CBFβ存在的情況下,病毒無法抵抗宿主體內的天然抗病毒因子,從而無法完成復制。
這一發(fā)現(xiàn)為新型的抗HIV抑制劑的發(fā)明提供了理論基礎,同時為艾滋病雞尾酒療法添加藥物新成員開辟了新的方向,對HIV 的治療具有重大意義。
上一篇: Science十大科學突破之衰老細胞